人世滄桑,唯有時間
黃昏時,我在微信對話框里,突然就打出了“人世滄桑,唯有時間”幾個字。這好像有點不通,但它似乎提醒我不要修改。
接收這句話的老友,前不久痛失了相識相伴32年的夫君。
我木訥地勸慰著她保重,但同為中年人的我們都知道,保重之法是稀缺的。最后,誰都是靠著時間的攙扶走過了痛苦的日子。
她感嘆:今天剛剛送走了集團里的一個才子,也是1968年的。
一個月前,大雪后奇寒的一天,我在一個叫九里山的公墓里,找到了我的老班長也是我?guī)煾傅哪贡?。他生?969年。
那天最低溫度接近零下20度,我給他的墓清掃了積雪,用快要凍僵了的手給他擦拭了墓碑,打開一瓶二鍋頭,心里和他說著話。
我轉(zhuǎn)了幾趟地鐵,又打的和步行,才來到九里山。網(wǎng)約車在陵園門口停下后,我給司機發(fā)了一個小紅包。
那天大雪覆蓋,晴空萬里,四望無人。我正擔(dān)心找不到他的墓,突聞兩個墓園清潔工大爺?shù)膶υ挘惶а?,老班長的墓就在那里。
老班長知道我笨,就連我來看他,都有“向?qū)А薄?/p>
千里之外,在南京的彬彬讓我把此時此刻“直播”給他看,這可能是世上最悲涼的“直播”。
我和彬彬是他共同的兄弟和“徒弟”。
開著手機視頻,我想起有一次他來南京出差時,他難得沒被飯局給“拖”走,而是深夜時分在賓館房間和我靜靜地喝著小酒。中間他發(fā)了條朋友圈,然后得意地讓我看著上百個“人頭”瞬間在點贊和評論區(qū)浮現(xiàn)、跳動的場景。我的微信上,有一千多名微友,但從來沒有這么多“人頭”為我跳動。
第二年,他住院開刀了。
三年后再住進北京一家醫(yī)院時,他依然能把護士站的護士逗得前仰后合,卻在回到病房后對我說,“背疼,幫我按一下?!?/p>
他刪掉了幾千個微信好友,只留下幾個。在生命的最后時光,他洞察了人性和生命。他的微信上再也沒有幾百個“人頭”集體為他跳動的場面,但我對他說,他的文字變得洗練而有深度了。年輕時,我總嫌棄他文采不夠好。
那年三月,他來南京,約了我在夫子廟小聚。我說,醫(yī)生不讓你喝酒。他說,“去他的不讓喝酒?!庇谑俏覀儨\淺喝了一頓酒。
我們說了漫長的話,他像是在鄭重地和我告別。
那年四月,他回到北京后就各處求醫(yī),極力延遲死亡的到來。情勢已經(jīng)萬分危急,他卻還記掛著我父親的開顱手術(shù),幾次把我父親的片子傳給名醫(yī)看。我不忍心,他說:“我是你哥?!?/p>
那年七月,我永遠地失去了我?guī)煾浮⑽腋?,一個暴烈性和幽默感總能毫不違和地安裝于一身的人。
去九里山的途中,在一路向北的地鐵上,我看到了一群穿著羽絨服的半大孩子,在冰天雪地的操場上踢球。他們拼搶著、歡呼著。他們長大了,也會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吧?
我想起32年前第一次見到老班長時,也是和一群十八九歲的同齡人在洛陽龍門石窟附近的冰天雪地里踢正步,在休息時間里為著莫名其妙的樂子歡呼。
那年冬天奇寒,零下十幾度,我喜歡的南京作家程瑋在散文里的第一句:南京奇寒的那天。那篇散文發(fā)在揚子晚報上,報紙是文友從南京寄到新兵連的。
那天,我?guī)煾复舐暫爸遥骸皠⑷f志,來一下!”
他是作為團部報道組的代表來“考察”我的。我下連下到幾百公里之外的大山里后,有一次他到山里采訪,順便到四連瞄了我一眼。見面時,我剛從坑道里扒渣回來,臉上厚厚的灰,軍裝都快看不清顏色了。我站得筆直,對他恭恭敬敬地說,“感謝班長的栽培?!彼粗疑岛鹾醯臉幼又睒罚缓髮B長說,“這就是劉萬志?!?/p>
雖然我的名字被他憑空喊少了一點,但我從此進入了他的“朋友圈”,直到把他所有的時間都給耗盡。